肌內效貼布的不同功用!肌貼貼布改善中風步態平衡
肌內效貼布的原理是什麼?
肌內效貼布主要是靠貼布上的波浪紋理與特殊噴膠,讓貼布貼附在皮膚上進而帶動筋膜與肌肉產生使用時會順著肌肉紋路做黏貼,加強肌肉的收縮能力,避免活動時伸展過度而造成運動傷害或疲勞。
肌內效貼布法3大原理
最新的研究發現「肌內效貼布法」有助中風病人改善走路的平衡。肌內效貼布能減少腫脹、減緩疼痛、輔助矯正關節、提供肌肉和關節穩定度,最後刺激及抑制本體覺,促使關節位於正確的位置上,以下為您介紹肌內效貼布法的3大原理,幫助您正確應用肌內效貼布。
1.下水道原理
使用肌內效貼布時,貼布的黏性會對皮膚產生拉提作用,增加皮膚與肌肉之間的空間,就像在皮膚和肌肉之間形成一個下水道,增加血液、淋巴液等體液的流動速率,加速身體新陳代謝。
2.蹺蹺板原理
蹺蹺板原理是利用肌內效貼布的彈力,對肌肉產生促進或抑制的效果,如果貼布回彈的方向和肌肉收縮方向相同,可以幫助肌肉用力,稱為「促進」;如果貼布回彈的方向和肌肉收縮方向相反,則可以幫助肌肉放鬆,稱為「抑制」。
3.門閥控制理論
肌內效貼布可以利用痛覺的取代作用來減緩患部的疼痛,當貼布對肌肉產生壓迫、牽拉的作用,產生的痛覺會先傳到大腦中,減少大腦對受傷部位疼痛感的感知程度,達到止痛的作用,這就是所謂的門閥控制理論。
肌內效貼布的3個好處
基於上述的肌內效貼布原理,肌內效貼布可以帶來3個好處,包含防止受傷及受傷後加快復原速度,接下來為您詳細介紹:
1.避免肌肉過度伸展
肌內效貼布的黏性及彈性可以固定肌肉、關節,防止肌肉過度拉扯,減少因為運動造成肌肉拉傷、扭傷的機會。
2.增加新陳代謝效率
提升新陳代謝效率可以縮短受傷恢復的時間,當血液及淋巴循環的效率增加,可以改善浮腫或內出血的症狀,並舒緩發炎反應。
3.舒緩疼痛
肌內效貼布除了可以在受傷之後幫忙固定患部之外,還有止痛的效果,減少受傷的不適感。
肌內效貼布如何使用?不同身體部位的貼布教學
了解肌內效貼布的原理及好處之後,接下來分享肌內效貼布的使用方法,根據身體部位不同,肌內效貼布的使用方法也不一樣:
肌內效貼布法1:膝蓋
想要利用肌內效貼布固定膝蓋時,通常會以膝蓋下方的脛骨粗隆為固定基準點,首先將肌內效貼布剪成V字形,把成V字形底部固定在脛骨粗隆的位置,然後將肌內效貼布拉長、繞過膝蓋後貼緊即可,如果髕韌帶有點疼痛的話可以在中間加一條肌內效貼布加壓。
肌內效貼布法2:小腿
固定小腿時可以先將肌內效貼布剪成流蘇狀,由上而下交叉固定住小腿的肌肉,達到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疲勞的效果。
肌內效貼布法3:肩頸
長時間使用電腦工作的上班族,經常會有肩頸痠痛的問題,可以透過肌內效貼布來改善,使用時一樣將貼布剪成V字形,固定在脊椎中間的位置,拉長貼布貼緊髮際線下方,可以舒緩肩頸疼痛的症狀。
肌內效貼布法4:腰部
想要固定腰部時,要先將腰部微彎,拉緊肌內效貼布橫向貼於腰部,再沿著脊椎兩側,拉出兩條縱向貼布延伸到骨盆,幫助穩定腰部肌肉。
肌內效貼布的相關研究:改善中風病患之動作品質
受測者需擁有的能力
- 有正常的溝通能力與與認知
- 排除對肌內效貼布過敏者
- 能夠獨立行走並且不用拐杖行走最少10公尺
- 已中風6個月以上
- 排除有其他神經疾病或障礙與下肢有手術、骨折之病患
- 簡易心智量表MMSE分數大於21/30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score)
肌內效貼布相關實測方法
為實測使用肌內效貼布改善平衡,實驗找到了25位中風受測者,其平均條件如下表:
- 先在要給予貼紮的部位用酒精棉片擦拭
- 利用”I”型肌貼貼在4個主要肌肉的起始點
- 4個主要肌肉分別為
- 腹直肌(從劍突和5~7肋軟骨貼到接近恥骨聯合在hooking position下)
- 腹外斜肌(從腹股溝貼到第12胸椎的脊突,在側躺的姿勢下)
- 腹內斜肌(從劍突到髂骨頂端的前半部位,在側躺的姿勢下)
- 豎脊肌群(從患側的第12胸椎貼到後上髂棘)
- 使用任天堂的Wii Balance Board (WBB)作為測量工具。它提供力板的中心壓力(COP)並且提供視覺回饋給予病人訓練。
- 步態的測量使用GAITRite system。
肌內效貼布改善中風病人的步態平衡
中風病人最常見的問題在於如何保持身體平衡與姿勢的穩定,藉由上面的實驗得知,物理治療師除了能將肌內效貼布應用在骨科病人上,也能夠用來協助中風病人的平衡訓練,利用刺激/抑制本體感覺的原理,來改善中風病人的平衡與步態。使病人能夠更快更有效率的進步,進而減少照顧者負擔提升生活品質
結論
研究結果證明肌貼對於行走的速度、步頻、步長沒有太大效果,但是對於步態的平衡卻有明顯的幫助,因此可證實肌貼除了避免運動傷害跟復健用途外,對於其他的症狀也有部分功能的改善。詳細的肌貼實驗內容請見參考資料:
The effects of trunk kinesio taping on balance ability and gait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